哈佛大学等美国315所大学招生主任联合发出了2021年新的招生指引。这个倡议几乎颠覆了此前的美国大学招生导向,也可能成为以后的招生录取标准,值得大家仔细研读。孩子年龄小的家长,也值得留意,这股教育潮流的逆转将深远的影响未来的高等教育,下面为大家解读。完整的英文指引附在文末。

一、什么是美国大学看重和不看重的学看重和不看重的

这个指引,是由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牵头,美国300所著名院校招生主任联名发布的。(联名从最初的165所大学增加到315所,目前还在增加)。目的是告诉2021年季申请的学生和家长,什么是录取时重要的,什么是不重要的。

首先,最值得注意的是,新指引把自我照顾和照顾他人,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。学术表现,尤其是分数,在录取的地位大大降低了。招生官强调,学生要呈现自己在面对疫情困境时,遇到哪些学业上的困难,如何努力的。更强调学生在特定的家庭生活背景下的学术表现;对家庭、社区和他人的贡献;强调学生的努力过程,而不是结果。

核心理念:公平(equity)、平衡(balance)、自我照顾(self-care)、照顾他人(care for others)、有意义的学习(meaningful learning)

二、招生录取所遵循的五大标准

1. 自我照顾Self-care

这是第一个标准,但着墨最少。放在全球疫情背景下,申请明年入学的学生,讲述自己如何经历面对疫情,肯定是必不可少的。这一部分表述的比较笼统,我的理解是在疫情当下,学生首先要照顾好自己,才能谈其他,在学业上不要过于苛责自己。放在美国背景下,年轻学生的自律也是很重要的,譬如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离、远离聚会等。

2.学术表现  Academic work

学生的学术表现当然重要。但招生官在看学生学术成就时,会把它放在疫情造成的困难的背景下。另外,录取会评估学生在疫情前和疫情后的学术成就,也就是说,要看到学生如何克服困境的努力。学生不会因为AP、IB测试,其他标准化考试取消而处于劣势。招生官在评估这些学术成就时,会放在课程、学术资源、能得到的支持等因素上考量。

3. 服务和对他人的贡献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s to others.

重点来了,这是招生指引着墨最多的部分,学生和家长要高度重视。招生官强调看重学生对社区的贡献,强调学生的参与。一部分是疫情时的贡献,范围很广,譬如可以是辅助疫情知识、病例接触追踪、支持老年人、帮助送餐等。另一部分是与疫情无关的,譬如选民登记、保护环境、反击种族不公正不公平、阻止网络恐吓等。

招生官强调,他们的兴趣不是学生是否创立了一个新项目,或者体现出了领导力。不是要让学生在公共服务的“奥林匹克竞赛”中去比拼,而是看这个贡献是否发自内心的,是否是有意义的(authentic and meaningful)。

譬如给防疫前线的工作者写便条、查看被隔离的邻居。招生官会评估学生在做这些服务面临的困难,从这些活动中学习到什么,对他/她自己,对所在社区,对所属的国家。需要指出的是,招生官列出这些例子,不是要给你一个活动清单,而是鼓励你,再小的事情和服务,只要是体现你可贵的品格,都是有价值的。

4. 家庭贡献Family contributions.

招生官在此强调了一个长期以来的申请误区,学生的申请材活动应该是那些高大上的,譬如去非洲当志愿者,而费时费力更深层次的家庭贡献被忽略了。鼓励学生把对家庭重要的贡献都呈现出来,它对申请者只会有正面的影响。包括照顾兄弟姐妹、照看生病的亲人、为家庭赚钱补贴家用等。举个例子,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,能帮忙准备一日三餐,照顾兄弟姐妹,就是他/她最大的贡献。

5. 课外活动和暑期活动 Extracurricular and summer activities.

指引指出,疫情影响下,各种活动都取消了,因此学生申请时不会因为没有参加课外活动,暑期活动而在录取时受影响。招生官也强调,大学招生从来没有看重特定的课外活动或者暑期经历,而是把学生的工作和家庭责任作为有价值的考量,这在疫情时代尤其重要。

三、家长不要浪费钱去参加高大上的活动

指引最后强调了学生报告信息的重要性。招生录取机构会从学校收集课程信息,学术资源和学校支持方面的信息。但鼓励学生提供任何对学业表现有负面影响的因素。譬如没有网络、没有安静的环境学习、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等。鼓励学生详细的描述,这些影响他们学习表现或学术能力的负面环境,譬如每周学生要花多少时间承担家庭责任,照顾生病的亲人等。

总体感受,这个新的指引在往回归教育的本质上走。那些花里胡哨,高大上的课外活动,权重降低甚至可以说无关紧要了。也给给那些赶潮流,花重金去非洲等地方刷志愿者经历的家长和孩子敲个警钟,没必要做无用功。而是更强调学生和家庭本身,如何发掘潜能、努力上进,克服困难取得进步。所以,学生尤其是平民子弟,要学会发去发掘自身和家庭的闪光点,不要去追逐那些费钱费力看上去高大上的课程、活动、夏令营等。

四、这是长期趋势不是短期措施

中国学生在这条岐路上已经走的太远。另外,今年年初有个新闻,有中国学生花7000美元参加“民主旅游”,去爱荷华州观摩美国大选。有中国学生去总统候选人拜登的竞选团队当志愿者,真实目的却是去拿拜登的推荐信。不但没拿到,还被媒体曝光了。完全没必要那么功利,即使真的想呈现自己这方面的兴趣和经历,老老实实去做志愿者,把自己的感受经历写出来,没必要去拿拜登的推荐信。

最后,有家长会犯嘀咕,这个指引是不是临时的,明年疫情缓解后就会回到分数为王的老路上?我的回答是:不会。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过,疫情只是催化剂,这是一股教育变革的潮流。分数依然重要,但不会像以前一样成为录取的中心。大学入学,尤其是美国大学入学,会更看重学生在具体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下,所体现出来的表现和潜力,就像这个倡议呈现的一样。

学习成绩,专业热情,自我成熟,关心社会,关心家庭 始终是大学所看重的

这份Statement 再次凸显了这些要素。

https://www.forbes.com/sites/brennanbarnard/2020/06/29/college-admission-deans-care-in-crisis/#6c46bd301f24